聽說靈石縣境內的石膏山風景獨特,我和家人便挑了周末去一飽眼福。這天是陰天,少了烈日的暴曬,是旅游的最好時候。吃過早飯后,我們駕車從介休出發,經靈石上高速,至仁義路口下高速,不一會便到了石膏山風景區。停好車后,兒子去買景區專用乘車票,我便端詳起了心慕已久的石膏山來,只見遠處郁郁蔥蔥的山巒此起彼伏,近處石鋪的路徑平整筆直。近處,以一條龍為主的噴泉巧奪天工,石壁上硺刻著精美的各種筆體的“龍”字。
我們乘坐景區專用電瓶車沿山路蜿蜒前行,清凜的山風拂面,讓人頓覺心舒氣爽。到了主景區,映入眼簾的有龍吟谷、福地洞天兩大景區,景區方向卻大相徑庭。正不知向何處邁進時,兒子已向周圍小販打聽好了消息,先去龍吟谷。我問其原因,他說:“福地洞天光臺階就四千余階,先去那里,就沒精力游龍吟谷了?!笨粗鴥鹤愚k事井井有條,我不禁感嘆時光如梭,兒子真的長大了,再也不是屁顛屁顛跟在我后面的傻小子了。
我和愛人隨著兒子踏入了龍吟谷。此時,天降小雨,我們撐開雨傘,但很快就發現是多此一舉。龍吟谷古木參天,樹的枝葉交叉纏綿在一起,為腳下的路撐起了一把巨大的傘。我們只聽見頭頂沙沙聲,卻不見一滴雨落下。在頭頂雨滴的沙沙聲與腳下小溪潺潺流水聲交融的美妙音樂陪伴下,我們悠然自得地欣賞著美景。走著、走著,忽聽一陣似龍吟長嘯的水流之聲由遠及近,抬頭觀看原來是黃龍瀑布到了。只見一面十余米高的石壁上,一道溪水飛流直下、水花飛濺,十分壯觀。但此處為什么稱為黃龍瀑布呢?帶著這個疑問,我四處尋覓著,終于在一處立著的木牌找到答案:每年的雨季,瀑布上方的水流將翁巖處的泥沙沖刷而下,宛如一條巨大的黃龍在水中遨游。我不禁沉浸在了大自然的精妙絕倫之中。
從黃龍瀑布沿臺階蜿蜒而上,經龍鱗巖、龍腸巖至龍母洞。洞內路徑蜿蜒曲折、四通八達,幾經周折我們終于找到了龍母居住的地方。只見龍母端坐中央,兩側侍立著東、南、西、北四海龍王。龍母雍容華貴,龍王肅穆靜立,長幼尊卑,顯而易見。
從龍母洞出來,我們沿棧道小心翼翼地前行著。到處都有“小心巖石垮落,請快速通過”的警示,但不見有什么防護,我開始為今后的游人擔憂,希望景區能做好防護措施。想著、想著,不覺已到了龍母洞的對面,舉目望去,只見那龍腸巖、龍鱗巖是那么栩栩如生,果然是“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”。
經過黑龍洞,我們便下了山。此時雨停了,我們稍事休息,便又踏上了福地洞天的游覽路徑。福地洞天的石砌臺階依山勢而建,開始向上還不甚費力,隨著坡度增加,攀登越來越吃力,不久便汗流浹背、氣喘吁吁了??粗懊鎯鹤映C健的身影,我不禁與妻子感嘆:我們就是老了。艱難地爬至半山腰,我正準備坐下來休息,只見一處精美的樓閣呈現在眼前,于是便鉚足勁兒向上攀援了幾步,登上樓閣舉目眺望。群山在云霧里若隱若現,腳下云霧繚繞,仿佛身處仙境一般。
在樓閣里休整片刻,我們便繼續向上攀登。此時,山勢的坡度又緩了下來,我終于有精力觀賞四處的景色。不知名的鮮花經過雨露的滋潤,在微風中搖曳著,為游人展現著嬌美的笑容。小鳥、蝴蝶圍著游客輕歌曼舞,仿佛是引導人們繼續攀登的使者。我們閑庭信步般地游至一處石碑前,只見上書:北天門,終于登頂了。經南天門時,我乘興站在南天門前,昂首挺胸地讓妻子為我拍照留念。此時的我仿佛成了一名守護南天門的神兵天將。
走出南天門,便開始踏上下山的路,途徑天竺寺、鐵佛寺。鐵佛寺里,大雄寶殿宏偉莊嚴,釋迦牟尼金身端坐在正殿,兩側十八羅漢侍立,香煙繚繞、木魚聲聲,好一處佛家凈地。
出了鐵佛寺,我順著下山的路舉目回望,這兩處寺廟依山壁而建,這么陡峭的山勢,前人是如何修建起來的呢?我不禁為祖先的聰明才智而贊嘆。
此時,天又下起了雨,我便招呼妻兒緊跑幾步,趕上了景區下山的最后一班車。車上透過蒙蒙細雨,回望石膏山更加朦朧幽深……
(作者系汾西礦業賀西礦退休員工)